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李慕松自豪地表示:“德国经济部5年前考察了在中国的20几个德国投资企业,认为只有两个是成功的,其中就有一个是我们。”
15年的梦想与辉煌,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正在成就一个凤翔九天的品牌神话:从全球排名40多位到现在全球子公司排名第2位,市场占有率从1996年起居国内同行首位;从1994年几个品种增加到2006年的900多种,员工总数增长了14倍、投资增长了60多倍、总资产增加了300多倍,但产出增长了500多倍;一个99%德方投资控股的企业集团,达到100%本土员工和100%本土管理。
这一切不单单是一种数字的变化。作为菲尼克斯电气集团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业务总部和研发、物流、制造、市场及信息技术中心,这种变化更多的是体现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自强不息、持续创新的商业传奇,一个德国公司中国成长的典型样本。
2006年9月,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张艳现场考察后,赞誉菲尼克斯电气创造了4个奇迹:“100%的本土管理团队得到外商充分信赖,用事实证明中国人也能创造奇迹,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菲尼克斯人创造了外资企业将党的方针在外企得到很好落实的奇迹,在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方面为外企树立了典范;经营者的高度关怀、工会的不懈努力创造了员工100%入会的奇迹;菲尼克斯人不仅创造了连续6年人均10万元税收的奇迹,保障了员工的收入,还创造了回报社会的奇迹,为地区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德国经济部5年前考察了在中国的20几个德国投资企业,认为只有两个是成功的,其中就有一个是我们。”作为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李慕松自豪地表示。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创造了一个15年持续成功的商业传奇?
解读之1:创新力量
2007年10月29日,上午9时。
南京江宁开发区菲尼克斯路36号。
就在这一天,就在这一地点,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研发工程中心落成建立,这不仅是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在全世界独立注册的第一个研发中心,而且也成了终结德国中小企业在海外没有独立注册的研发公司的一个句号,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研发工程中心自然也成为跨国公司中国本地化进程的一种时代符号。
研发工程中心董事长Bent在致辞中谈到,成立研发公司,除了更好地支持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更好地支持中国的工业发展,还希望通过公司的创新力量,即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本土化,为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这种叫做创新的基因已经深深植根于菲尼克斯电气的企业肌体里面,并得以复制和延续。实际上,早在1928年,菲尼克斯电气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片接线端子,这便是现代组合式端子的雏形,也是菲尼克斯电气申请并获得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此后,菲尼克斯电气激情创新,致力于各种连接技术的开发,形成了完善的电气接口技术体系,其中很多产品系列已经成为行业的应用标准。
菲尼克斯在电气行业里面就是质量和创新的代名词。“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不断用新的技术消灭过去的市场。关键看你是不是有这个决心,有这个胆量去面对新技术的挑战。”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经理顾建党表示,“我们就是希望通过持续的创新,从而成为行业未来的标杆。”
“电气虽然是一个传统的产业,但是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可以把这个产业通过技术创新,通过整个全球技术的演变,通过国际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想这点是对任何一个企业探索国际化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顾建党表示。
解读之2:本土管理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的发展,对于中国电气接口行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引入了世界先进的产品、技术,改变了中国电气接口技术长期的落后局面,更在于其引入了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创建了一个管理先进、文化健康、理念鲜明、团队优秀、品牌卓越、规模化运营的现代企业,为我国电气接口行业企业树立了一个全新典范。
“作为一家德国在华投资公司,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不仅拥有了德国的技术,德国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德国人的精神和文化与本土的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创业伊始,我们就把‘振奋民族精神,服务社会大众’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李慕松曾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李慕松看来,人是第一位的,没有优秀团队,企业不可能发展。“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业绩是优秀的团队创造的。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本土员工如果只是二等公民的话,这个企业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而管理者的行事风格及工作态度对于企业是否能留住人才颇为重要。引进人才之后,李慕松考虑更多的是“放权”,让年轻人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正在向德国总部打报告,希望批准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监’一级的管理人员,全部变更为各中心、各部门的总经理。”李慕松表示,“作为企业家,作为企业创始人,更多的需要关注管理团队的建设。”
顾建党也深知这一点,他说:“首先,企业要有未来,才能吸引员工长期在这里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一定要有发展的决心和顶住压力的意志;第二,管理者必须把企业、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员工去最大限度发挥他的潜力,从企业和员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人愿意与你一起在这里面对困难;第三,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有需要,一定要去引进外部的人才,与创业者一起推动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