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因遭遇50年一遇的冰冻灾害而中断30多天的西电东送主通道全面修复。就在这天,贵州送广东电力达到501万千瓦。
电网修复、恢复送电的意义不言而喻!3月初,广东省经贸委对外公布,2008年广东省将遭遇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预计最大缺口为800万千瓦。消息发布的当时,西电东送的电网仍未修复,广东经贸委曾悲观预测,广东3月份的电力缺口将达1200万千瓦,不少企业将拉闸限电,“开三停四”、“开二停五”在坊间流传一时。
“南方冰雪凝冻灾害导致西部省份及西电输送线路受损在短期内不能修复,贵州、三峡、湖南鲤鱼江和桥口减送广东电力630万千瓦以上”,这是针对广东电荒的普通解释。一时之间,很多广东人认为,广东电荒都是“西电东送”中断惹的祸。
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按照目前的状况,即使西电东送按计划送电,2008年下半年广东最大的电力缺口还将超过650万千瓦,电力、电量双缺已不可避免。
而记者在贵州实地调查发现,云南贵州等“西电东送”的源头省份正面临着“西部电荒”困局。
文/图 本报记者 廖杰华、柯学东
“贵州电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复是个奇迹!”3月5日这天,“奇迹”一词被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多次使用。在当日上午的贵阳人民广场,孙国强把这个词献给了为贵州电网修复做出巨大牺牲、即将离开的成都军区官兵。
十万人奋战输电大通道
1月21日,贵广交流青河II线跳闸。1月23日,贵广I回直流双极相继跳闸。同日,贵广交流青河I线停运。1月24日,贵广II回兴安直流线路因灾转为停运备用……这一切的结果只有一个:西电东送大通道中断。
“这样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1982年毕业的赵建国,在电力系统干了25年,目前职务是南方电网总经理,“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主网架遭遇了特大冰雪凝冻灾害,上面覆盖厚冰30~70毫米,有的甚至达到110毫米,远远超出了国家设计承受覆冰能力标准的4~5倍甚至11倍。”
赵建国已在贵州待了30多天,与他同样奋战在前线的还有10多万电力系统内外的人们。赵建国告诉记者,“贵州是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共有4条外送线路输往广东,其中两条直流线路,两条交流线路”。在雪灾的冲击下,有3条线路中断,另一条由于贵州电网瘫痪,西电东送无法顺利实施,对生产总值占全国1/8的广东经济来说,损失无法估量。
南方电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开始,西电送广东电量累计达到2435亿千瓦时,西电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9.5%增长到2007年的23.2%,已经成为广东电力供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停电只是刹那间的事情,但要修复却要夜以继日。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主网架的超高压公司总经理侯卫东说,西电东送大通道此次冰灾有四个特点:一是受灾线路分布地域最广,抢修工作点多面广;二是受灾线路所处地形最复杂,多数铁塔在崇山峻岭以及无人区,很多塔材、机具等只能通过人力运到抢修现场;三是受灾的全是500千伏的线路,抢修的工艺要求高,技术标准规范严格;四是通道串联,必须完成全部7条受灾线路的修复工作后,西电东送通道才能恢复运行。
为了修复因灾受损的线路,南方电网先后投入107938人和7898辆车辆到抗灾保电战役中,其中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组织了近万人奋战在修复西电东送主网架的主战场上,而其中的甘苦只有参加会战的人才能说明白。
3月5日下午,在贵阳贵龙酒店的茶吧里,难得清闲的赵建国告诉记者,“忙了一个多月,一旦放松,我反而睡不好”。他的放松只能是暂时的,“广东缺电缓解了,我们就可以一心一意解决贵州省内余下的问题”。
云南贵州陷入缺电困境
“现在的情况就好比路是通了,但没车跑”,这句话出自南方电网员工之口,一边是电荒中的广东等着云南、贵州送电,而另一边云南、贵州自身也陷入了缺电的困境。
作为西电东送的南部通道,在南方电网旗下电力公司中,云南电网的送电量仅次于贵州电网。然而,云南电网2007年未能按计划量送电到广东。这已是云南电网连续第三年完不成“西电东送”计划送电量。
2007年年底,云南省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云南电网公司总经理廖泽龙一行专赴广州,与南方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紧急磋商,希望酌情减少2007年云南送往广东的电量。最后,南方电网公司同意,从12月1日起到当月底,云南每日减少2000万千瓦时送粤的电量。
据了解,由于电力供应紧张,2007年云南送粤的电量已经比原计划减少了50亿度。至于贵州,也面临着自身缺电的问题。
为何缺电?在贵州省经贸委主任吴勇看来,西部各省大体类似,“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大大高于原来预期,造成用电量加大;第二是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电源点的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在及以后需要;三是电煤供应不足,影响了现有的发电能力”。
煤炭大省出现煤荒
“贵州70%发电是火电,而火电靠煤,但贵州近几年却缺煤,没煤就没电。”吴勇说。
很多人都清楚,贵州是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富集省,煤炭储量在全国仅次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2005年煤炭探明储量555.36亿吨,比江南12省(区、市)总量还多102.1亿吨。2005年,贵州煤炭产量突破一亿吨,2006年,达到了1.18亿吨。
在贵州的煤炭消费结构中,省内约占70%,而其中电力又占到省内消费量的35%,是煤炭消费的最大用户。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将新增装机容量1912万千瓦,其中火电1400万千瓦,到2010年年底,贵州火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330万千瓦,那时贵州的电煤需求量将达6692万吨。
但贵州煤矿大省的地位又是建立在大量小煤矿的基础上,这一状况注定了贵州煤炭产量的不稳定。“贵州目前有证的煤矿1200多个,但是大多以中小煤矿为主,数量占90%,产量占80%”,吴勇说。
为了实现“大煤保大矿的目标”,整合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根据煤矿整合及调整布局方案,涉及整合的小煤矿1436对”。
但现实是,这些煤矿整合起来极其困难,“煤矿间的整合涉及到业主之间的谈判、协议的签署、利益的分配等等,每项都得谈,每项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有些煤矿即使谈下来了,想重新开业也并不容易,“整合后证照的办理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一些矿在整合后需要重新设计、重新进行环境评价,有些煤矿施工难度大,不少单位做不来”。
对于规划中新拟新审理矿权的一些大矿,“要开工还是遥遥无期”,“一是矿权、用地很多都需要国家批,很困难;二是一些投资商只是跑马圈地,占而不建;另外,投资商对灾害的情况认识不足,施工进度慢。”
吴勇告诉记者,2007年,受煤炭资源整合、煤矿整顿关闭的影响,贵州全年产量约1亿吨,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万吨。而这种趋势在往后的几年不可避免,
从规划产量和省内外需求平衡看,2008~2010年贵州煤炭资源缺口分别为5320万吨、3912万吨和4112万吨。贵州目前煤炭产量虽然超过1亿吨,但由于产业集中度较低,仅有两成多的产量出自国有重点煤矿,只有不到50%的产量出自有安全保障的矿井,煤炭资源的可控性保障能力较低,调控手段很难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