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产业界人士更是认为,“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最重大的科技创新,它将对现有产业格局形成颠覆性的冲击。那么, “物联网”将会带来怎样的创新浪潮; “物联网”在中国的应用基础如何;“物联网”的产业链如何构成;物联网的核心环节RFID的发展将如何推动;谁将主导“物联网”;“物联网”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物联网”将给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等等,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各有关方面进行探索、讨论、廓清和梳理。
为此,中国最有影响力的RFID社团组织--中国RFID产业联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IT专业媒体--计算机世界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RFID专业门户网站 --RFID中国网联手推出大型主题报道《物联网:产业突破新引擎》。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访谈了政府部门相关领导、运营商、物联网产业链相关代表型企业、业界专家、知名研究机构的分析师等,汇集了各方人士的精彩观点。本文是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张延华就交通运输部2009年信息化推进工作以及RFID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未来的发展规划做了全面阐述,以供业界分享。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张延华
RFID中国网: 请介绍一下2009年交通运输部在推进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在RFID应用的推进上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所带来的效果如何?重点的RFID示范工程是哪些?
张延华:2009年,交通运输部围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继续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制订颁布了覆盖公路、水路交通行业主要业务领域的公路、港口、航道、船舶、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船员、建设项目、交通统计、船舶检验、船载客货、收费公路等13项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颁布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业务分类和元数据标准以及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系统技术要求和接口规范等标准。这些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行业信息化发展,推动交通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二是电子政务建设继续深化。部(交通运输部)省(各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已实现了23个省(区、市)运政系统与部联网,纵向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整合利用的模式已初步建立;“公路水路建设市场诚信及工程质量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程”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一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建设市场诚信、工程质量监督、公路管理、道路运输信息服务、水路运输管理、交通法规、交通财会以及交通应急处理会商等一批应用系统建设工作也已启动,这些系统的建设将大大扩展部级业务系统覆盖范围,促进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监督管理、科学决策、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三是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主要是制定了《关于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从发展政策方面进一步促进IC 卡和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加强了对物流信息化标准制修订的指导,相关标准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快。由我部组织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子商务专项--“青岛港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系统工程”已经完成,有效提升了港口供应链服务水平,为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示范。
四是大力促进智能交通。交通运输部一直积极倡导和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加快了智能交通技术从研究试验向集成应用的转变,特别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交通运输GPS安全监管系统、水上交通管理系统、船舶动态识别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比如在电子不停车收费方面,在部示范工程的带动下,到 2009年11月,全国建成不停车收费车道900余条,电子标签用户超过65万,有14个省、市开展了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建设,ETC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行业节能环保正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在交通运输行业加快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思想,即“按照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要求,坚持整合、规范、安全的发展理念,逐步拓展应用领域,大力推进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应用水平,为交通运输电子政务、智能交通和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确定了“需求引导、有序推进、注重规范,标准先行、一卡多用,互联互通、严格管理,确保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未来若干年RFID应用发展目标,提出了当前促进RFID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意见》印发后,得到了全行业的关注与肯定。
今年,我部又组织开展了两个射频识别技术应用领域的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一是天津港基于RFID的集装箱陆运作业流程改造项目,该项目通过应用基于RFID技术改造集装箱陆运流程,改善集装箱作业环节,加快智能化港口建设,改进生产操作模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10%的作业效率,实现集装箱数据的自动采集,车辆通过卡口的时间缩短将50%以上;二是上海港中美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应用项目,该项目通过在中美集装箱国际航线应用RFID等技术,建设全球物流实时在线监控与服务平台,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箱、货、流的信息,运输全过程的安全信息,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效率和安全性,提升集装箱物流的整体水平。通过这两个示范工程的实施,将对港口物流业和国内RFID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RFID中国网:今年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这对2010年的信息化推进会有哪些影响?会在哪些方面加强投入,会重点支持那些信息化应用项目?
张延华:在《关于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当前促进RFID 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快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标准制修订和贯彻执行、开展互联互通应用试点、加快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6个方面。当前,RFID技术发展很快,是解决自动识别和信息采集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在交通运输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从信息化发展角度,2010年我们会继续关注和推动RFID技术在行业的推广应用,加强行业RFID技术研发应用工作的交流合作,并从技术应用、标准研发、典型示范等方面加强支持指导。此外,我们也将引导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提高对IC卡和RFID技术应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科技项目、建设专项等方式,支持IC卡和 RFID技术应用,积极鼓励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模式,促进RFID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RFID中国网:目前物联网的基础,如传感技术、RFID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情况如何?
张延华:目前,作为物联网的基础,传感技术、RFID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子政务领域、智能交通领域、运输/物流领域等。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主要有:道路运政管理、水路运政管理、港口管理及海事管理等;智能交通领域主要有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多路径识别等;运输/物流领域主要有车辆管理、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管理、堆场管理等。在集装箱运输、场站(港口)及枢纽管理中,RFID技术快速推广,发挥出了重要应用。比如在集装箱运输方面,开通了上海港-烟台港电子标签集装箱示范航线、中国上海港-美国萨凡纳港电子标签集装箱航线;青岛港与铁路部门合作开发了双层集装箱班列智能化装载系统,自动识别箱号和货物信息,实现合理配载和信息共享。青岛港、厦门港、天津港等港口还利用RFID技术对进出港区的集装箱车辆进行自动识别,提高闸口通过速度,减少集疏港作业的拥堵现象,体现了管理智能化、物流可视化、信息透明化的理念和发展趋势。应该说,RFID技术的应用为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