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再也不用感到孤单了。在英特尔提出MID概念并随后高调大规模进入便携式嵌入设备市场之后,这家半导体行业的头牌厂商已经将触角伸到了ARM公司的传统市场,从而开始了同ARM公司无休止的口水仗。准确的说,在嵌入式领域,英特尔并不是在和ARM公司公司进行竞争,而是与诸多采用ARM内核的半导体大鳄展开角逐,这其中包括三星、nVidia、Freescale等等。而在ARM Cortex-A8和Cortex-A9的支持下,ARM阵营还开始染指英特尔的领地,进军以省电轻薄为卖点的Netbook市场:Elsa不久前就推出了采用Freescale MX31的型号为“PAL Mini Book e-A533-L”的笔记本电脑;与此同时,ARM也宣布将同Canonical合作以提供支持上述两大内核的Linux操作系统的完整桌面版用于台式机和网络笔记本,据称这款名为“Ubuntu”的操作系统最早将于2009年4月份正式亮相。不过,英特尔的口风似乎有些转向,该公司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回避了在消费类电子市场同ARM的竞争,只强调在联网嵌入式设备的优势。嵌入式CPU双雄之争,究竟是各有侧重还是恶战一场?
确定新策略,ARM加速布局
在不久前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市举行的第五届ARM年度开发者大会上,ARM公司表示,该公司正在联手IBM、特许半导体和三星电子,以便在IBM开发的高K金属栅(HKMG)技术基础之上开发一个完整的32nm和28nm的SoC设计平台,ARM将为由其他三家公司组成的Common Platform技术联盟开发和授权一个包括逻辑、存储和接口产品在内的物理IP设计平台,用于他们向客户销售的产品。ARM同时也发布了专为SoC设计而开发的RealView开发套件(RVDS)4.0专业版。据称,基于ARM架构的MID和智能手机等移动装置将从这一套件中获得更大的性能提升,它能够支持最新的ARM Cortex-M3/R4/A8/A9/A9 MPCore等处理器内核。
“这两个消息看似无关,然而它却与ARM公司接下来几年的策略密切相关。毫无疑问,移动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而ARM已经做好了迎接新市场的准备。”ARM中国区总裁谭军表示,今后该公司将在突出重点内核IP业务的前提下,加大CPU以外的IP、开发工具以及其他共用软件等三部分的工作。与Common Platform的合作目的是为将来的Cortex系列内核在HKMG 32nm/28nm工艺下开发定制化的物理IP,为客户实现基于ARM内核的更高性能与功效的SoC做出贡献。而新的开发套件则体现了其开发工具这部分的承诺。
在2007年全球每年生产的120多亿个电子产品中,有近1/4是基于ARM内核的产品,这意味着每天接近1,000万个的出货量。而这一趋势还在加速,数据显示,2004年到今年上半年,ARM版税上的营收增速与同期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营收增速的比值已经从2倍提高到现在的5.9倍。谭军认为,这源于ARM对电子产业趋势中各种新要求的满足。“许多新兴的应用都是基于ARM的,而且越新的应用中ARM内核的数量越多。”他强调,以Web2.0为代表的各种新兴广告和社交网络媒介正在为ARM创造更多的机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借助各种移动设备进入互联网,这一领域正是我们所擅长的。ABI预测2010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首次超过台式机与PC机数量的总和,而无论是已经量产的ARM11还是Cortex-A8以及下一步的Cortex-A9,都更适合当下或者今后更加复杂各种移动计算应用。”
“随着业界不断向更小尺寸工艺推进,人们对功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32nm以及更低的工艺下,现有技术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必须采用高K金属栅这样的新技术。”谭军表示,“这个时候,Fab厂需要一些标准的IP,这正是我们在此次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据称,双方合作的结晶将在2009年进行投片,2010年实现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