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肩负着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重任,它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先进、高效、节能和环保,直接影响着装备行业的经济效益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是各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源头和保障。”这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1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机械工业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大会”上作出的表述。
机械工业节能减排迫切
数据显示:“十一五”我国机械工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2006年为0.56吨标煤,2007年为0.46吨标煤,2008年为0.45吨标煤,2009年为0.42吨标煤。
整个“十一五”期间,不仅实现了预期目标,还出现了一大批符合国家要求,甚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减排产品。以火力发电设备为例,2009年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生产容量占30万千瓦以上机组的比例为67%。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每度电煤耗比当前国内平均水平低16%以上。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我国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机械工业现状与节能减排的紧迫形势很不适应。首先是一些宜于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实现集中规模化生产的热加工分散重复严重,众多小生产点管理水平低下,无法采用先进工艺,但又挤占了市场,影响了先进企业优势的发挥。其次是机械产品总体水平偏低,多数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仍有明显差距,多数产品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以柴油机为例,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5%—15%,总体排放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2个档次。三是机械加工工艺中热加工工艺技术明显滞后。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的热加工技术更为落后,导致全行业热加工的能源单耗明显高于国际工业发达国家。以锻造工艺能耗为例,我国大体为0.55-0.7吨标煤/吨铸件,国际先进水平为0.3-0.4吨标煤/吨铸件,我国每吨铸件铸造工艺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约80%。最后是我国机械工业材料利用率低。以轴承套圈的材料利用率为例差距不小:我国落后企业为30%-40%,一般企业为50%,先进企业为70%,国际先进水平为75%。
以上这些现实要求机械工业产业升级的实践亟需转移到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说:“未来机械工业需要通过节能技术标准的制定、节能技术减排的推广来加速机械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运用先进节能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设计制造环节的能源运用来全方位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机械工业能耗下降到0.31吨标煤
蔡惟慈在大会上透露,“十二五”机械工业节能减排目标已初步确定,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2009年的0.42吨标煤下降到2015年的0.31吨标煤,年均下降4.9%。其中,铸造万元增加值能耗减少0.496吨标煤;每吨合格铸件能耗减少0.1044吨标煤;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减少120亿立方米。热处理单位产品能耗减少150千瓦时/吨;万元产值能耗减少200千瓦时/万元。内燃机争取降低油耗10%,排放达到与国际水平同步。燃煤工业锅炉的运行效率提高到85%以上;工业炉窑运行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中小电动机的设计能效指标达到95%。风机的设计能效指标达到92%-95%。
蔡惟慈还表示,“十二五”机械工业将面临一些新形势。一是必须适应节约型和资源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二是必须适应全球绿色发展大潮的形势要求,产品的效率水平和环保指标必须从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面贯彻“绿色”理念;三是必须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实现行业发展;最后是机械工业的现状与上述要求有明显差距。
多方呼吁加大补贴力度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业内人士呼吁政策上加大对机械行业节能技术的补贴。
蔡惟慈建议,为确保重点推进节能减排的行业能获得先进高效设备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将此类装备视为重点予以鼓励发展。积极支持机械企业开展以节能减排为取向的技术改造,对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项目给予计划安排和资金补助等支持。将机械行业中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热加工行业和电机、变压器、内燃机等量大面广的重点耗能机电产品应纳入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重点工作计划,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志山对本报记者表示,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宣传得多,实际应用到位的少。他呼吁,相关部门多组织一些专家论坛、评审,对机械企业有发明有技术的企业多给一些资金支持。
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周守廉对记者表示,每个KW在高效电机的基础上补贴5元是远远不够的,超高效电机的补贴非常少,不利于行业带头企业的引导作用,希望国家予以调整。凡需补贴的电动机,要有可追溯性,谁买了,用在哪,要一目了然。这也是企业的难点。希望相关部门除了认证机械节能产品外,还需要积极推动机械节能产品与国家惠民政策结合开展。
对于周守廉呼吁机械节能产品与惠民政策相结合的建议,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谢极表示赞同:“只有这样高效电机的应用替代才会有大的改观。”谢极还在大会上提议,希望机械工业企业加强研究低碳技术的应用推广,因为国际上很多产品要求必须有碳足迹,作为产品设备制造企业要提前考虑在产品上显示碳足迹,因为国外超市要求标明产品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