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十二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以新能源模式展现中国发展的全球价值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里,王玉锁看到了能源企业的机遇,甚至看到了未来中国由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输出国的希望。在他看来,目前国际国内环境给能源企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与机会。
而从国外政府官员、企业家对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热情来看,能源变革不仅是中国的梦想。如果中国企业自身不能把握住机会,如果国家的政策不能落实到位,如果不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能源的变革,那么中国目前业已形成的一些基础优势也将面临丧失的危险。
王玉锁是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其领衔的企业由于在能源创新方面的不俗业绩受到海内外的关注。他目前还是全国政协常委,同时还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副会长。他所观察判断的,不只是一家企业的发展,而是中国能源创新的“全球未来”。
能源行业将出现三大转向
转变发展方式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王玉锁认为,能源行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将体现出三大转向趋势。
王玉锁认为,未来,中国的能源体系将从现在照搬国外模式,变为创新引导世界新的能源产业潮流。其三大内涵是:
一是从靠资源支撑变为资源、技术共同支撑的新能源体系。当前,无论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能源产业主要围绕着资源争夺,形成了行业中资源为王的理念。而下一步,王玉锁认为,能源体系的支撑将转向技术创新,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也包括现在的化石能源等有机结合,由现在的资源为王转变为资源、技术共同为王。
二是能源企业将从规模决定价值转变为效益决定价值。当前能源企业以规模来衡量价值,仍是一种较为粗放的能源模式。未来,能源企业不一定很大,但这个企业创造的能源效益可能最高,表现为能源应用与自然结合得非常紧密,同时排放量很低,付出的环境成本很低。综合衡量,能源企业将从规模效益型到价值效益型转向。
三是能源应用从单一竖井式模式转向系统能效模式。王玉锁分析,在能源行业未来不会出现太多的“巨无霸”,而应以区域型的能源利用为主。“在资源为王的年代,非常容易产生垄断资源的‘巨无霸’,而技术为王的时代,未来的能源体系是天地人合一的技术体系。”
这个系统能效模式可以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约束,只要有太阳能、有地热温差、有垃圾、有土地等就行,甚至可以把生物都利用到。
依据王玉锁研发团队的测算,如果一个地域当地能源效率能达到70%的理想转化状态,需要从外界输入的30%占比就很小。而达到这样的高效能源供给,需要能源企业实现集约化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壁垒。比如在一座城市,供应能源的石油公司、电力公司、供气公司、煤炭公司、供热公司,等等,都将成为一体化运作,企业可以是不同主体,但社会经济使用的能源体系是一个。
基于这三大转向的判断,新奥集团提出了“能源新常态”的理念,“能源新常态”包含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能源应用三个层面。
能源资源上,我国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以可再生能源为辅,两者的关系是简单的叠加。未来能源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且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未来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引子,所用的化石能源的量是根据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而定。
能源生产上,原来的能源生产以挖为主,未来的能源以造为主。对中国的意义在于,只要掌握了“造”能源的技术,中国就不会是一个能源匮乏国。
而能源应用则为系统的气、电、热三网合一。
同时,资源的就地转化也是“十二五”期间的一大趋势。王玉锁认为,现在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煤运输是瓶颈。由于用电量走高,带动煤炭运输量剧增,进而压迫交通系统出问题。“运多少都不够,这不符合规律。需求少的时候可以靠运输,但在需求总量成为巨量的时候,就需要建立一个能源循环体系。”王玉锁分析说。
基于此,他认为,中国应该建好两个网:电网和气网。这两网占地不大,且消耗相对较少。他指出,比如说,煤运程超过2000公里就不经济,运输所消耗的能量与煤本身所产生的能量是相等的。而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应用的分布不均衡,解决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就地气电联产。
新能源企业眼中的“十二五”机遇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里,与能源相关的表述达20处。“能源资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都对能源多处着墨。其中,“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更给能源企业提供了新机会。
王玉锁说,“十二五”规划建议稿里,把排放问题提得很高,对新奥这样的企业而言是质的变化。如果按传统能源发展模式,新奥这样的企业机会很少,而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最需要技术创新,给高技术企业提供了新天地。
同时,规划建议中提出“建立现代能源供应体系”,要求重新思考能源的生产供应方式,这一要求也是一个巨大机会。
再者,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的能源都控制在跨国公司与大国企手中,民营企业参与度很低。王玉锁说,依据“十二五”规划建议,企业在国内参与了能源结构调整或是中国能源创新后,就可以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国外,而中国目前已明显地形成了这种优势。
王玉锁指出,现在美国、欧洲、中东这些大的产油地区也在搞研究,因为化石能源终究有消耗完的一天,现在的一项考虑就是用现在化石能源赚来的钱做未来能源。
由于全球都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可循,所以就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中国。新奥也因此成为历次新能源交流中的主角,为企业的国际化带来了机会。
王玉锁也表示,企业能否把握住这些机会,从企业角度来说,需要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从产业政策上,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企业应该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来推动技术创新,特别是工业化示范”,王玉锁说,当前基层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尤其对前瞻性的技术进行支持。同时摒弃以往用传统技术来衡量的标准。“颠覆性的技术突破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他说。
面对全球能源科技制高点日趋激烈的争夺,王玉锁认为,中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中国的优势在于,一是有一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基础。比如无锡尚德在太阳能方面就走在前列,新奥也高度关注传统能源高效利用。此外,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的重视,国有企业也逐渐参与其中,同时很多高校、研究院所也开始研究。
二是体制优势。王玉锁认为,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完全自由化体制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碍,而中国在这方面有优势。而中国发挥出体制优势的关键,是运转好政府购买拉动市场—市场拉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进一步做大市场这一链条。
中国的劣势则在于,能源技术从工业化示范再到工业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入非常巨大,中国可能跟不上,最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