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许多企业在生产场所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生产设备也装上了自动操控和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生产现场自动化。但是自动化不是全能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同时,还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许多企业在生产场所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生产设备也装上了自动操控和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生产现场自动化。笔者了解到,在一些基层单位,有的员工认为有了这些自动化的监控设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而在上岗时便放松了安全警惕性,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殊不知,自动化也不是全能的。监控摄像头的监控面有一定的范围,有一些监控不到的地方、空间、设备,可能随时有问题;自动化的生产数据传输系统和操控系统也有可能产生错误。前不久,某油田输油站的一个进罐阀门的自动显示系统就出现了错误,桌面显示器显示的阀门是开着的,但实际是关的,多亏了该站的值班员工按时人工巡检,第一时间发现了错误,并对阀门的传输系统及时进行维修,才避免了一次事故。这说明,如果员工过分依赖自动化监控,就会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生产自动化不但提升了生产水平,对保障企业安全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企业的安全运营不可能仅靠一个个自动化监控、操控设施就可以达到,它只能是安全管理的一种手段,要保障企业长久安全,就必须夯实安全基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员工都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要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在依托自动化的同时,加大人工巡查力度,使自动化监控与人工监控形成立体监控的有机安全保障体系。尤其是在节假日、夜间等特殊时段,岗位人员要坚守岗位,加强巡检,绝不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不做与岗位工作无关的事情。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应急防范水平,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对自动化设备的精细维护保养,并针对某些自动化系统存在的缺陷进行科技改造,不断提升安全运行效能。
总之,安全生产不能完全依赖于生产设施的自动化,安全生产的关键还是在人,岗位员工切实做到了尽职尽责,生产也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