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目前“物联网”正从一个概念逐步进入“落地”阶段,因此,必须突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两会提案物联网,徐晓兰认为,目前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主要有六个方面。
加快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建立步伐,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实施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每年都会提交多个提案,今年,徐晓兰把目光投向了物联网。徐晓兰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目前“物联网”正从一个概念逐步进入“落地”阶段,因此,必须突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徐晓兰分析,我国物联网已进行了大量实质性探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中央领导的关注、大企业的推动、政府部门的表态无疑为物联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纵观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可谓喜忧参半。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这是产业发展的“喜”。“忧”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存在诸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六个方面制约物联网发展
徐晓兰认为,目前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我国各地政府机构积极开展推动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有关园区、产业联盟,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统筹规划,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产业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此外,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薄弱,凸显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研究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过低、无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态势。
二是标准规范缺失。物联网具有多学科性质,其涉及的技术多种多样,导致涉及的标准也非常多,而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出台。随着物联网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缺失将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混乱。
三是核心技术缺位。纵观我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发展,通过增加新功能,使其具备了物联网特性。但这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也很难形成核心技术,会导致产业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保障;更会导致物联网数据采集环节的传感器、电子标签等设备的成本过高,从而拖累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四是规模化应用不足。我国物联网虽然有了一些基础应用,但目前国内“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热情。规模化行业应用的不足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形成、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化的重大瓶颈。
五是成熟商业模式缺乏。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面,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可以提供多种技术选择。因此,在未来物联网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虽然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整个行业目前尚未出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引领物联网的发展。
六是产业链不完善。物联网的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举足轻重。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下游的通信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都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但是产业链其他环节相对欠缺,导致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立步伐
为此,徐晓兰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加快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建立步伐,尽快掌握市场主动权。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大网,这里面既有传感器、计算机,又有通信网络,需要把所有这些系统都联在一起,因此,所有的接口设计、通信协议都需要国家标准来规范。多年来,我国在许多传统产业中,由于缺乏在标准方面的发言权,致使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因此,在推进物联网发展中,应抓住机遇,加快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二是加强国际合作、政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不能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处处受制于人。因此,建议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联盟,在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品牌。
三是实施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还必须建立一批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开创具有中国国情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强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结合我国实际,才能有效地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五是加强物联网产业链的合作,提升产业链相互融合程度,提高资源共享水平。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以单体形式存在。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共同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和跨专业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据悉,徐晓兰在关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提交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进船舶产业低碳发展、培育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品牌、促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等多个提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