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文院长在2010年eHealth学术研讨会上做主题演讲
2月4至5日,北京希格玛中心迎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10年数字健康与医疗研讨会(Microsoft Research Asia eHealth Workshop 2010)”,“数字健康与医疗”成为当场讨论的焦点。15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借此机会分享工作成果,并通过相互交流来探索新的合作机会。大会还邀请了各大科研院校的专家,展示应用计算机技术改善未来10年医疗服务的相应研究成果。
面对会议盛况,张益肇博士说:“合作的潜力是本次会议的驱动力”。无论是致力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技术战略总监张益肇博士(见左侧下),还是聚焦多媒体分析技术的副院长李世鹏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来自不同领域的计算机科学家们,正携手致力于用信息技术来改善全人类的医疗保健。
张益肇博士说:“我们的目标是:不论商界、学界,让来自与医疗相关的不同研究领域的人们聚首,从而促进对话,让他们知道并彼此了解,从而创造新的合作机会。我们坚信技术将在促进人类健康的过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以前我在语音识别领域工作”,张博士继续说,“最早的语音识别技术用户,实际上是需要解读医疗报告的医生,比如需要阅读X射线,并录入医疗报告的放射科医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技术有很多,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就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因为单从医疗数据来看,这些领域与医疗领域极为相似。”
李世鹏博士(见右侧)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媒体计算组负责人,他用中医的例子来解释他在多媒体分析领域的工作与其改善医疗保健工作之间的联系。
“在传统中医领域,有经验的老中医会通过身体接触知道病源所在。身体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们收集了许许多多人的相关医疗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从他们的症状中推断其身体状况?”
人类一些再自然不过的关切,也加深了在这方面进行计算的兴趣。“一方面,这还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你的亲人或者你自己去医院的次数会更加频繁,你会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张博士说:“我把医疗保健称为‘永不完结’的问题。目前在美国,一位75岁的老人有可能为了继续慢跑或者打网球而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这在几年前也许还根本不可能。由于我们治疗技术的改进,人们的期望值也随之提升。想象一下,有一天,我们的技术可以让人们活到120岁,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疗法或方法能够让人们活到150岁,我们的期望也会提升。人们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数字健康与医疗”研讨会创造的契机,与微软对未来的构想一拍即合,包括建设“健康解决方案研究组”的建设在内,微软致力于用软件创新来促进全世界健康事业的发展。
研讨会还特别关注医疗服务界即将到来的变革。一些趋势诸如:效率与效能的不断提高;特别针对老龄化社会,使用技术收集数据并提升健康水平;利用计算机分析能力来协助医生的工作等,驱动了这场变革的到来。
“我们相信”,张益肇博士说,“多学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巨大的进展。”
这次研讨会还设立了一个技术海报展示环节,其中包括数据挖掘、移动设备和传感器、自然语言处理、信号处理、数据可视化与医疗影像技术等广泛研究领域的技术海报在此得到展示。
李博士谈及自己的研究重点被应用于推进医疗领域进步的事例:
“我们正在进行大量的多媒体内容分析。我们利用多媒体数据来分析它的低级别特征。然后提取出来,进行人文语义注释。高级别特征可以用于从原始数据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医疗领域与之极其近似。我们用不同的传感器来收集人体数据,而且又是我们还用环境传感器与环境数据。我们把所有数据放到一起,低级别数据自身可能意义不大,但是如果加入我们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类似的数据分析,我们就能提取出有用的高级别信息,从而可以帮助病人了解其身体问题或者帮助医生查询病历。”
这次研讨会由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组高级经理Miran Lee组织。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致开幕词,研究院领导就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发言。张益肇、李世鹏和朱文武博士讨论了研究院的相关项目,副院长宋罗兰概括了她的团队在高校与合作方面所进行的努力。而接下来的会议由12个讲座组成。此外,在张益肇博士还在发表闭幕词之前主持了关于电子医疗的挑战与机遇的圆桌讨论会。
研讨会的组织者希望这次研讨会提供了造福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整个医疗研究界的机会。
“我们研究院的研究员会有许多机会从事与医疗相关的研究”,张博士说,“如果他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到这个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存在的机遇。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可以促进更有意义的合作。如果一位日本教授与一位韩国教授发现他们在某方面有合作前景,这将是个不错的结果。”
所有与会专家的共同的心愿是促进全世界健康事业的进步,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我们的目标是拯救生命”,张博士总结说,“基本上,我们衡量自己的标准是:是否能够创立在5年、10年的时间段里,改善人们健康的系统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