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不会被取代
●未来,学科本身、各个产业之间将发生融合、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我们预测未来还不如去创造未来。
记者: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工业革命,电的发明带来了电气化时代,计算机的发明带来了数字时代。你认为未来具有“原子弹能量”引爆产业革命的创新会在哪些领域发生?
方之熙: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大家对于新能源、新材料、新生命科学、新海洋科技的关注越来越多,未来这些领域都将越来越重要。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这些领域进行重点投入非常正确。但要预测哪一个领域更为重要,哪一个领域会成为引爆产业革命的“原子弹技术”,哪一个会成为主导产业?我觉得比较难以断言。
无论未来怎么样,IT产业都会存在,而且还会继续增长。也许在未来,某个产业有突破性、跨越式的发展,但应该不会取代信息产业。在未来,学科本身、各个产业之间一定会发生融合、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我们很难预测未来,很难精确地指出未来某个产业将会如何。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有人说全世界只要4台计算机就够了,谁也没有想到计算机会像今天这样普及。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学家总结的一些规律,可以作为未来社会的参考,但是历史总结很难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从现在开始,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业的人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推动产业向前发展,这才更有意义,更值得关注。我们预测未来还不如去创造未来。
记者:你认为在芯片领域,未来哪些部分或哪些维度会成为关注的焦点?摩尔定律会不会走到极限?如果摩尔定律还能够继续存在,未来会在哪些维度获得突破?
方之熙:在计算机这个行业里,摩尔定律是一个能够预测产业未来的很好实例。它不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而是基于对物理界、工艺技术、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有深刻理解后提出来的,是从半导体研究的角度预测未来。
半导体工业的快速发展让芯片制程技术越来越精细,制作出来的电路小到某种程度,比如说分子、原子,从这个角度看芯片有一个物理极限。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新材料科学的发展,又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每个元素以及不同元素的组合都有可能带来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比如我们开发的高K金属栅极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突破现有材料的物理极限,继续缩小电路,同时可以维持或提高性能。新技术、新材料总是不断涌现,在一个方向上的方法接近极限,其他方向上的新方法又会被探索出来。摩尔定律就是这样基于技术的发展而保持其有效性的。比如说现在的芯片上的半导体电路基本上是平面的,在有限的芯片面积上想多做点电路已经很困难。最近有一种新技术 SiliconStack,可以把半导体电路做成立体的,提升电路密度的前景一下子光明了许多。摩尔定律依然有效。除了提高芯片上的电路密度,英特尔还在研究如何把其他先进技术集成到芯片上,从而提高计算机的整体处理性能。
嵌入式特性是产业合作
●英特尔在嵌入式领域需要做很多改变,包括技术层面和业务运作模式。
●在嵌入式领域,今后的主流是产业合作。
记者:英特尔把嵌入式系统研究院放到了中国,你认为在未来嵌入式领域,除了关注性能、功耗等的平衡,还有哪些维度是关注的焦点?英特尔的嵌入式架构是否也需要做减法或者革命性的变革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方之熙: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不同领域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嵌入式系统要求功耗更低,功耗是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另外价格或者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影响价格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设计周期的长短。比如英特尔制造一款微处理器产品,从定义产品性能到整体设计,直到投产,整个过程需要两到三年。而对于嵌入式市场来讲,产品的设计周期只有半年。再者,嵌入式系统需要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条件,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很高。
所以在嵌入式系统领域,英特尔的架构仅仅做减法是不够的,但是说“革命性的改变”又过了一点。英特尔在嵌入式领域需要做很多改变,不仅是技术层面,业务运作模式也需要相应调整,产业合作变得非常重要。
嵌入式产品的主流设计方法是IP核重用,即把各种专用功能在集成电路设计时模块(即IP核)化,设计新产品时可以根据应用要求组合相应的IP核。一个公司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很强,所以做嵌入式产品就需要借用别家的IP核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把其他人的东西整合在自己的产品里。嵌入式产业将越来越走向合作,大家共生共赢。这就对芯片生产和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如何把别的公司设计好的IP核用好,并把功耗、成本等都降下来,优化将是很大的挑战。还有一个挑战是集成,即如何将不同标准、不同公司、不同地区设计的东西整合在一起。产业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创新将基于合作。
记者:英特尔在嵌入式领域将发生很多变化,包括技术路线、业务模式,哪些领域是英特尔要自己做的?哪些是希望与别人合作或是联合开发的?
方之熙: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个人电脑领域,由英特尔等硬件厂家提供芯片、微软等软件厂商做操作系统,然后由个人电脑厂商整合,是一种由下往上的模式。如果要使人们生活得更愉快、更轻松,就需要让机器感知周围的环境和用户的喜好,这种产品的设计模式就不能是从底层硬件向上到驱动设计,而是要从应用层、用户体验开始从上往下,需要不同的厂商开展更多的合作。最近英特尔宣布和谷歌TV合作,就是希望在不同的层面与不同的公司合作。这样的合作当然带来很多挑战,但也带来很多机会,未来我们也将和更多国内公司进行类似合作。
再比如计算机要实现个性化和人性化,就需要获得更多维度的信息,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听得懂人讲话,理解人的需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很多创新。这都需要与很多公司合作,并且这些创新需要在底层的芯片上有所体现,使交给用户的产品达到性能与价值的最优。英特尔要推动和适应这些变化都需要与别人合作。
在嵌入式领域,今后的主流是产业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会发生在各个层面上,合作程度也会更加密切。要适应这些新变化,英特尔也需要自我调整。英特尔的长处在于半导体技术和生产线。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英特尔一直沿袭这样的模式:微处理器产品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测试,所有的一切都自己完成。但是在嵌入式领域,产品设计必须与其他公司的东西整合在一起,因此工艺流程必须作相应调整,从设计到整个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很多创新。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很大的发展机遇。
创新的关键是公开和竞争
●公开和竞争在创新中很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
●中国的嵌入式半导体市场,有很多新的需求,有巨大的商机。
记者:新能源、新材料、新生命科学、新海洋科技、新生物科技、新太空科技等有望成为未来的焦点,英特尔在这些领域不打算有所作为吗?
方之熙:英特尔关注其他领域有几种办法,比如与大学合作,侧重在研究领域;与公司合作,侧重在产业层面、产品层面;与跨领域机构合作,渗透其他领域。
目前英特尔共有5个研究院:电路与系统研究院、嵌入式系统研究院(即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互动与体验研究院、集成平台研究院、微处理器与编程研究院。另外还有一个学术项目与研究部,这个部门更多是与大学和其他机构合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机界面、先进网络结构、生物芯片等。他们研究的很多课题都非常有意思,比如说无线充电技术,人坐在房间里不需要与墙有接触,手机放在口袋里,墙上的电源就可以为手机充电。还有生物芯片项目,可以把芯片植入人体,这样采集信息会又快又方便。在美国有很多老人独自生活,植入这个芯片后,与医院的信息系统相连,医院就可以随时监控老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