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于地方还是国家而言,一年一度的两会都是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最为重要“大事件”,它不仅定调经济发展路线,明确产业导向,还将对民生、社会产生重大影响。1月以来,各省区市两会陆续召开目前逐渐落下帷幕。在地方两会上,新兴产业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并被反映在各地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预见,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兴产业也将成为备受瞩目的重头戏。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权威专家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两会”之前关于新兴产业暂时不会再出新政策,但“两会”期间及之后有望再迎来支持政策密集发布期。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新起点上新的发展蓝图,让人充满期待。
代表热议新兴产业
在各地业已召开的两会上,新兴产业已经引发代表们的热议,值得关注的是,代表们在力畅新兴产业的同时,也看到其中的风险,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代表们的共识。
浙江省政协委员郑吉昌认为,这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必将是浙江企业 “后危机时代”新一轮发展腾飞中的“战略必争之地”。
目前,国内各省市都纷纷开始集中力量培育新兴产业。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上海市聚焦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九个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江苏省明确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为重点。面对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多种要素制约下的国内经济形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山东省人大代表郭风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点就是产业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多、能耗低、污染少,符合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要把这些产业作为支撑青岛发展的优质“树苗”来培育。只有将这些“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才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转方式、调结构这一场硬仗中占据主动权。目前,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调高到了10%。
目前,各地的“十二五”规划中,都将新兴产业作为着力培育的方面,且因地制宜,制定出各有侧重的发展方向。例如,福建省将主攻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LED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5个重点,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广东省“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00亿元,支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等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则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
成促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推手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公布,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战略。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这七大产业被列入优先加快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人士指出,该政策不仅有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更将开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幕。
现阶段以至今后一段时期内,“调结构”、“转方式”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将是主要方向。
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挥着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独特作用。随着网络日益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渗透,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不仅催生了智能电网、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更带动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使我国经济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个现实的切入点。当今,能源危机日益威胁全球经济,节能环保,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越发成为各国共识。从目前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看,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是各国政府所采用的共同路径。
支持政策频发利好不断
近期,关于新兴产业的利好不断涌现。据《人民日报》报道,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对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八点意见,在第七点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方面,更是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显示出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给相关产业释放出信号,政务信息化,社会管理中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手段,社区信息化等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此外,在节能环保领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家荣日前表示,据初步测算,“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1年多来,直接拉动消费需求1200多亿元,实现年节电195亿千瓦时,年节油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400多万吨。“我们将在认真总结节能灯、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启动其他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推广力度,确保政策惠及更多百姓。”
而工信部日前透露将出台《“十二五”节能环保装备专项规划》,组织研究制订节能环保装备、产品标准体系,引导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有序发展。核电、智能电网、太阳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有望迎来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