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新能源革命正在成为主流媒体与政府官员频繁使用的新名词。如果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时,则会发现,酝酿中的新能源革命的意义远不止于新能源本身,以新能源为先导产业引爆的将是一次继200年前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涉及整个经济、社会与文化形态变革的新经济革命,这将导致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型。中国作为当代世界能源与环境危机困扰的矛盾中心,走向生态经济的动力前所未有。
对于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研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与方向定位的选择问题。在此,本版特辟专栏,约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张孝德教授撰写了一组文章,供读者参考。
从长周期看,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在本质上属于世界产业周期的危机。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会成为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崛起的动力。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00年美国的高科技泡沫破裂后,标志着IT产业作为推动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引擎时代的结束。正是在IT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结束后,缺乏新的引擎产业跟进,形成产业空洞的背景下,在高科技时期形成巨额剩余的资本开始流向房地产业,再加上在美国政府长期实行低利率和放松金融管制的条件下,由金融投资家与房地产商合谋演绎出了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畸形引擎产业:在金融创新下催发的虚拟产业经济。
当代人类的经济正处在一个重大转型期。我们在应对世界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不仅要考虑如何挽救那些处在危机中的传统产业,更要关注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后,正在浮出水面的当代人类遇到的又一次新经济革命。正在酝酿中的新经济革命表现在以下四个领域,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第一,以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关于能源危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经过近40多年的酝酿,新能源革命终于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催发下浮出水面。在世界各国出台应对危机、振兴经济的计划中,大部分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在新能源开发走向世界前列的德国,再次修改了2000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优先法》,提高了对风能、太阳能开放的政府补贴。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奥巴马上台后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再造美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奥巴马新政剑指新能源领域:宣布未来3年内将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增加一倍,10年内节约石油的总数超过目前从中东和委内瑞拉进口石油的总和!世界各国都在力争占领新能源行业的制高点,话语权的竞争初现端倪。一场人类自有能源使用记载以来最庞大、最深刻的新能源革命序幕正在拉开。因为能源危机是遏制当代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死穴,谁能够在新能源中最先突破,谁就会成为新经济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革命。2008年与金融危机同时发生的是世界粮食危机。联合国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约有10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或濒临饥饿状态。受价格浮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粮食危机2009年可能进一步加剧。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仅对缺粮国产生消极后果,而且将拖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2008年4月15日,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由全球400多位科学家撰写的报告《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IAASTD)》提出:“世界需要一个更加环保的粮食生产方式,世界需要从一个严重依赖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品、对环境破坏很大的农业模式转化成对环境更友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民生计的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生态农业,是应对气候和粮食安全双重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
以有机农业为内容的农业革命,不仅来自当前世界粮食危机的倒逼动力,同时也来自世界对食品安全需求的市场需求。长期以来,对有机农业需求的最大市场主要集中在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而目前这个市场已经扩展到人口大国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中国。在市场需求与世界粮食危机双重驱动下,一次继机械化农业、化学农业之后的生态农业革命势在必行。
第三,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新产业革命。进入21世纪以来,在高科技泡沫破裂之后,IT技术与文化结合中催发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英国,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第二大产业部门、创造就业的第三大部门。在2006年发布的《硅谷指数要点》报告中,美国的“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已成为仅次于软件产业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其实文化创意产业其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文化创意背后酝酿着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我们之所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将会引发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引发的不仅仅是纯文化产业崛起,而是文化创意将会全面覆盖到满足人类需求的所有终端产业领域。使传统的产业在文化创意中向具有个性化、文化化升级转型是未来新产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产业文化化的大趋势,不仅会使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还会使濒临消失的农业时代手工业和手工艺获得复兴的契机。
第四,以最低能耗、低投入实现生活幸福最大化的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长期以来在解决能源与环境的危机中,一直受困于生产与消费失衡的悖论中。一方面,我们为资源与环境的危机而担忧;另一方面,我们所有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又在为满足不断膨胀的物质需求和GDP增长而努力。在如此充满悖论与病态的经济体系中,人类生产的目标迷失在追求GDP增长最大化、无限刺激物欲消费的现代工业生产模式中。
如果不对病态的消费模式进行变革,仅仅在生产的一端,降低能耗,搞清洁生产,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工业文明的能源与环境危机问题。从改变高能耗、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开始,倡导低碳生活,已成为各国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内容。德国、日本和法国都把鼓励使用新能源住宅、低碳生活纳入到发展新能源的法律与规划中。特别是在奥巴马刺激经济计划中,除了新能源外,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卫生、社保等投资项目都与改变原来的高能耗生活有关。中国提出建设集约型社会,近期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亦标志着当代人类在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思路与方向上的一个革命性的转变:这就是从单一的生产领域转向了消费领域。
本着节能减碳、降低污染,在现代技术与新能源的支持下,使人类过上一种低能耗、更智能化、更健康的新生活,将会成为新经济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现有的经济系统面临着另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即从GDP最大化的生产经济向追求幸福指数最大化的生活经济转变。